• 匿名盲审
  • 学术期刊非营利性
  • 全球免费开放获取全文
  • 最新科研成果提供绿色通道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

李铜林

李铜林.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J]. 南方能源建设,2024,11(5):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引用本文: 李铜林.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J]. 南方能源建设,2024,11(5):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LI Tongli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4, 11(5): 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Citation: LI Tongli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4, 11(5): 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李铜林,1990-,男,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发电控制保护自动化研究及设计(e-mail)litonglin@gedi.com.cn

    通讯作者:

    李铜林,1990-,男,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发电控制保护自动化研究及设计(e-mail)litonglin@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M756.2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 摘要:   目的  “节能减排”是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项目的技术要求,变频技术可使工艺设备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出力,从而节约资源。但变频器属于电力电子设备,IGBT元件本身故障率相对较高,且对运行环境要求苛刻,因此提高高压变频器的安全性、运行可靠性十分重要。  方法  在高压变频器个别功率单元故障退出情况下,依据中性点漂移技术,调整中性点位置及三相电压之间的夹角,使高压变频器可以在旁路掉部分故障功率单元后仍可以正常运行;将高压变频器的实时状态送至DCS,根据DCS逻辑组态,实现高压变频器整机自动旁路技术;设置单独的高压变频器室,通过空调、通风、风道系统等,为高压变频器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运行环境。  结果  通过对高压变频器采取内部策略和外部环境策略后,高压变频器的故障率有所降低,延长了高压变频器的无故障安全运行时间。   结论  采用中性点漂移技术及整机自动旁路技术,可以降低高压变频器的故障概率及频次;联合改善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提高变频器持续可靠运行时间,对提高变频器的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有显著帮助。
  • 近些年来,我国的发电厂发展迅速[1-2],在发展大型煤电厂作为电力“兜底保障”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燃机电厂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厂,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电力市场[3]。随着“双碳”概念的提出,发电厂的节能环保要求,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评价节能环保效果,厂用电率的大小成为衡量发电厂经济、适用、环保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4-5]。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部分工艺设备的运行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采用变频技术,针对工艺设备的运行使用要求来采取合理的调速方式,进而控制工艺设备的出力使其和工艺的实时需求相匹配,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厂用电率,为发电厂的“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但由于变频设备为电力电子设备,其核心部件为IGBT元件[6],因此其本身的设备安全性与可靠性比传统的电力设备相对逊色[7],并且电力电子元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变频器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8-10]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相关文献均是以电厂实例出发,针对电厂实际遇到变频器运行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清洁模数块、检查变频器螺栓是否松动、定期清洗过滤网、定期更换电源模块等,实践应用效果很好,但缺乏对变频器发生外在故障的内部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因此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引起高压变频器故障、寿命缩短的原因,从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变频技术是将交流电通过整流逆变后,改变交流电频率的一种电力电子技术[11]。变频器是利用变频技术,改变电机的转速,进而改变工艺设备的转速,以用来调节工艺设备出力的一种设备[12-13]。变频器按电压等级可以分为低压变频器和高压变频器。其中高压变频器由于变频器本体庞大、IGBT元件较多,容易出现故障问题[14];一旦停运对电厂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因此提高高压变频器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十分重要[15]

    变频技术在发电厂中应用十分广泛,以传统火电为例,凝结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已经成为行业主流配置方式[16-17]。一些电厂的闭式水泵、低加疏水泵、循环水泵等也采用变频方式,其中凝结水泵由于配置方式常为一用一备,因此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两台工艺设备的配置十分常见,即“一拖二”配置方式;而循环水泵由于循环水多采用母管制,因此全厂的循环水泵多采用公用配置方式,而非机组配置方式,配置的几台循环水泵存在同时运行的工况,因此循环水泵多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一台工艺设备的方式,即“一拖一”配置方式。

    以凝结水泵为例,发电厂工艺设备采用变频调试方式的优势主要有:

    1)实现“节能减排”[18]。由于凝结水流速的变化和凝结水泵发出的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通过调整凝结水泵的输出功率,可以调节凝结水的流量,以适应不同季节、工况的工艺需求;

    2)提高系统稳定性。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可以实现凝结水流量和压力的协调控制[19-20],使工艺流程更加协调,提高凝结水系统稳定性;

    3)延长工艺设备的自然寿命。采用变频技术可以调整凝结水系统的流量,大部分工况下均为降低流量运行,降低流量可以减少水流对设备和叶轮的冲击,减少设备的磨损,因此可以提高工艺设备运行的自然使用寿命。

    变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帮助发电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由于变频器为电力电子器件,其运行可靠性相对较低[21]。已投运发电厂的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降低了电厂的运行可靠性。以已投运的S电厂为例,此电厂共设有高压变频器10台,其中“一拖二”高压变频器6台,“一拖一”高压变频器4台,电压等级采用10 kV。笔者统计了其半年时间内各种类型的故障发生频次,其中故障类型包括功率单元故障、变频装置过温受潮、电源故障及其他故障,总故障频次为16次,平均一个月发生3次左右大大小小的高压变频器故障,其中变频器本身功率单元的问题占70%左右,运行环境(如潮湿等)造成的变频系统故障占30%左右。由此可见,提高变频器本体的功率单元的可靠性及提高运行环境的舒适度,对提高变频器的无故障运行持续时间十分重要[22]

    高压变频器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功率单元、移相变压器和变频器自身的控制系统。这三大部分中,功率单元为IGBT元件,故障率也较高。

    目前,高压变频器多采用功率单元串联多电平的技术,以6 kV为例,每相采用5个功率单元串联组成,其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每个功率单元可以看成是1个690 V的电源,则每一相电压为3450 V(5个690 V电源串联),在每相夹角为120°的情况下,线电压为相电压的1.732倍,约为6000 V。

    图  1  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  1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由于功率单元为IGBT元件,其设备本身的安全稳定性较一般的电力设备低,且在传统的高压变频器中,某功率单元发生故障(以图1的A4、A5为例),与故障单元在同一相的其余正常工作单元(A1-A3)将会承受更大的电压,会造成IGBT元件发热增加,长时间运行下去,将会损坏IGBT元件。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入了自动旁路掉故障单元的中性点漂移技术。所谓中性点漂移技术,是指旁路掉故障功率单元后,变频器控制后台将以A点为圆心,以A相的残留电压为半径,和以B、C为圆心,以3450 V为半径画圆的交点为新中性点,通过调整中性点的位置以及故障相和正常相之间的夹角,控制线电压保持6000 V不变,在新的平衡下继续运行,以尽量降低个别故障单元发生故障后对变频器设备造成的影响。待新的平衡后,系统图如图2所示。

    图  2  旁路故障功率单元后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  2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behind bypass fault power unit

    找寻新的中性点的过程将由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完成,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实时监测ABC三相电压,当其中一相有电压变化时,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新的ABC三相电压,利用三角函数原理和矢量计算,通过调整相之间的夹角,保持输出线电压保持不变。控制系统并将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维人员A4、A5功率单元的故障状况,让运维人员了解到功率单元的实时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以“一拖二”变频器为例,传统项目的主回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  3  一拖二变频方案主回路示意图
    Fig.  3  The main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ne driven two frequency conversion scheme

    其主要工作逻辑如下: 输入电源为6 kV、50 Hz,用于对电动机进行调速。两台泵互为备用。正常运行时选择其中任意一台电机为变频方式,另一台为工频方式。

    基本原理: 图中K1,K2,K3,K4为隔离刀闸,其中K1与K3相互闭锁,K2与K4相互闭锁,K1与K4相互闭锁,K2与K3相互闭锁。

    一般有三种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1)M1处于变频状态,M2处于工频状态:即K1闭合,K2处于变频位置,K3断开,K4处于工频位置;

    (2)M2处于变频状态,M1处于工频状态:即K3闭合,K4处于变频位置,K1断开,K2处于工频位置;

    (3)M1处于工频备用状态,M2处于工频状态:即K1,K3断开,K2,K4处于工频位置。

    旁路柜是第1种工作状态时,当变频器出现故障时,变频器联跳M1高压进线开关QF1,DCS根据M1高压进线开关QF1的状态合闸M2高压进线开关QF2,联起M2,从而转换到M2的工频运行。

    旁路柜是第2种工作状态时,当变频器出现故障时,变频器联跳M2高压进线开关QF2,DCS根据M2高压进线开关的状态合闸M1高压进线开关QF1,联起M1,从而转换到M1的工频运行。

    旁路柜是第3种工作状态时,当需要由工频运行切回到变频运行时,如M1在工频运行状态,则断开M1高压进线开关QF1、合上K1、将K2转换到变频位置,然后再合上M1高压进线开关QF1,启动变频器,M1变频运行。如M2在工频运行状态,则断开M2高压进线开关QF2、合上K3、将K4转换到变频位置,然后再合上M2高压进线开关QF2,启动变频器,M2变频运行。

    当某个相上较多的功率单元发生问题、移相变压器等遇到故障,变频器需要退出时,可以通过在DCS做逻辑,在第1种或第2种运行状态下,自动切换到工频运行状态,以满足工艺需求。电厂运维人员及时检查变频器状况,尽快维修,以便尽快恢复变频器的使用。

    由于IGBT元件对运行环境要求的严苛性,改善变频器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变频器的运行安全性十分重要。

    由于功率单元、移相变压器、控制系统等对温度的敏感性很高,IGBT元件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热量,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但过高的环境温度会使IGBT元件和散热器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因此会产生热应力,对IGBT元件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变频器室的温度。

    1)变频器屏柜中需安装风机,对变频器中的热敏感元件进行物理降温。

    2)由于变频器柜发热严重,因此可以安装专用的变频风道,将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通过风道排向室外,以减少室内的温升。同时还需在风道的出风口对面开几个进风口,以保证变频器室内压力的恒定。

    3)装设空调系统,并采用冗余电源配置方案,以提高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空调故障或空调电源消失导致变频器室内温度超标。

    由于水是良好的导体,当环境中湿度变大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附着在IGBT元件的表面,凝结成小水珠,形成导电通路,可能造成设备的短路,因此湿润的环境可以增大空气击穿以及短路的风险,且根据S电厂的运行经验,空气湿润对变频器故障的发生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变频器室的湿度。

    1)提高变频器室的防水及排水能力,避免房间发生漏雨、漏水现象。

    2)对电缆通道应防堵严密,避免水通过电缆通道流入室内。

    3)空调系统应有抽湿功能,可以调节室内的干湿度。

    4)变频器室应封闭良好,尽量减少外界湿气的进入。

    5)对设备空间进行金属阻锈防腐。

    本文通过调查S电厂高压变频器运行期间故障率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变频器高故障率的几大影响因素,并逐个分析其对变频器的影响。针对变频器内部影响因素提出了中性点漂移方法及DCS逻辑自动旁路控制的策略,并提出稳定变频器室温度、湿度控制的方法,为提高发电厂中的变频器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提供依据。

  • 图  1  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  1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图  2  旁路故障功率单元后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  2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behind bypass fault power unit

    图  3  一拖二变频方案主回路示意图

    Fig.  3  The main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ne driven two frequency conversion scheme

  • [1] 王健声, 茆华风, 茆智伟, 等. 整流变压器偏磁对托卡马克电源系统谐波不稳定的分析 [J]. 南方能源建设, 2022, 9(2): 70-7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2.009.

    WANG J S, MAO H F, MAO Z W, et al. Analysis of harmonic instability of Tokamak power system caused by rectifier transformer bias [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2, 9(2): 70-76.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2.009.
    [2] 彭立民. 浅析高压变频器在电厂中的应用 [J]. 科技展望, 2016, 26(14): 112. DOI:  10.3969/j.issn.1672-8289.2016.14.098.

    PENG L M. Analysis on the application of high 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in power plants [J].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16, 26(14): 112. DOI:  10.3969/j.issn.1672-8289.2016.14.098.
    [3] 饶恒. 做高质量发展的先行者 [J]. 国资报告, 2018, 37(1): 68-69.

    RAO H. To be the pioneer of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J]. State-owned assets report, 2018, 37(1): 68-69.
    [4] 佚名.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 [N]. 人民日报, 2017-12-21(01).

    Anon. The Central Economic Work Conference was held in Beijing [N]. People's Daily, 2017-12-21(01).
    [5]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语: GB/T 2900.50—2008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ity-general: GB/T 2900.50—2008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 电工术语 发电、输电及配电 通用术语: GB/T 2900.50—2008 [S]. 北京: 中国标准出版社, 2009.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Quality Supervision, Inspection and Quarantine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tandardization Administration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terminology-generation transmission and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ity-general: GB/T 2900.50—2008 [S]. Beijing: Standards Press of China, 2009.
    [7] 李晓迅. 高压变频器综述 [J]. 科技信息, 2010(8): 85-86. DOI:  10.3969/j.issn.1001-9960.2010.08.407.

    LI X X. A review of high-voltage inverters [J]. 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 2010(8): 85-86. DOI:  10.3969/j.issn.1001-9960.2010.08.407.
    [8] 李方园. 变频器的故障排除第1讲变频器过压故障及案例分析 [J]. 自动化博览, 2009, 26(3): 42-44. DOI:  10.3969/j.issn.1003-0492.2009.03.014.

    LI F Y. AC Inveter's trouble shooting [J]. Automation panorama, 2009, 26(3): 42-44. DOI:  10.3969/j.issn.1003-0492.2009.03.014.
    [9] 车挺. 变频器的故障分析及日常维护措施 [J]. 化工管理, 2019, 532(25): 144,150. doi:  10.3969/j.issn.1008-4800.2019.25.086

    CHE T. Fault analysis and daily maintenance measures of inverter [J]. Chemical engineering management, 2019, 532(25): 144,150. doi:  10.3969/j.issn.1008-4800.2019.25.086
    [10] 胡刚, 吕卿. PLC-变频器控制系统典型故障分析 [J]. 交通标准化, 2011(16): 83-86. DOI:  10.3869/j.issn.1002-4786.2011.16.020.

    HU G, LV Q. Typical failure analysis of control system in PLC & frequency converter [J]. Communications standardization, 2011(16): 83-86. DOI:  10.3869/j.issn.1002-4786.2011.16.020.
    [11] 慕容永坚. 6kV风机变频器故障分析 [J]. 华电技术, 2012, 34(8): 37-39. DOI:  10.3969/j.issn.1674-1951.2012.08.012.

    MURONG Y J. Analysis on fault of frequency converter for 6 kV draft fan [J]. Huadian technology, 2012, 34(8): 37-39. DOI:  10.3969/j.issn.1674-1951.2012.08.012.
    [12] 李喜东, 朱明清, 石磊, 等. 变频器输出短路引起的过压故障分析 [J]. 自动化技术与应用, 2009, 28(3): 110-111,134. DOI:  10.3969/j.issn.1003-7241.2009.03.038.

    LI X D, ZHU M Q, SHI L, et al. Analysis of the overvoltage fault of the inverter [J]. Techniques of automation and applications, 2009, 28(3): 110-111,134. DOI:  10.3969/j.issn.1003-7241.2009.03.038.
    [13] 张林, 黄志刚, 陈雾. 一起三电平变频器直流过电压的处理与分析 [J]. 变频器世界, 2014(2): 75-77.

    ZHANG L, HUANG Z G, CHEN W. Once troubleshooting and analysis of 3-LEVEL converter DC-overvoltage [J]. The world of inverters, 2014(2): 75-77.
    [14] 石磊, 高振林, 郭猛. 变频器过电压故障分析处理 [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 2018(19): 241.

    SHI L, GAO Z L, GUO M. Analysis and treatment of inverter overvoltage fault [J]. Electronic technology & software engineering, 2018(19): 241.
    [15] 赵曙伟. 一种电压源型高压变频器的检测方法研究 [J]. 电气传动, 2015, 45(9): 70-73. DOI:  10.3969/j.issn.1001-2095.2015.09.016.

    ZHAO S W. Study on detection method of voltage source high voltage converter [J]. Electric drive, 2015, 45(9): 70-73. DOI:  10.3969/j.issn.1001-2095.2015.09.016.
    [16] 汪云静, 孙国彬. 高压变频器事故分析与防范措施 [J]. 变频器世界, 2011(2): 77-79.

    WANG Y J, SUN G B. Accident analysis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of high-voltage inverter [J]. The world of inverters, 2011(2): 77-79.
    [17] 熊莉. 高压变频器常见故障的处理及防范措施 [J]. 河北电力技术, 2016, 35(4): 59-62. DOI:  10.3969/j.issn.1001-9898.2016.04.019.

    XIONG L. Treatment and prevention measures for common faults of high 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 [J]. Hebei electric power, 2016, 35(4): 59-62. DOI:  10.3969/j.issn.1001-9898.2016.04.019.
    [18] 张华强, 王新生, 李鑫. 基于小波变换的TWERD变频器故障诊断研究 [J]. 微电机, 2011, 44(3): 58-62. DOI:  10.3969/j.issn.1001-6848.2011.03.014.

    ZHANG H Q, WANG X S, LI X. Fault diagnosis research of TWERD frequency converter based on wavelet transform [J]. Micromotors, 2011, 44(3): 58-62. DOI:  10.3969/j.issn.1001-6848.2011.03.014.
    [19] 赵毅斌. 基于因子分析的变频器故障诊断 [J]. 电气应用, 2011, 30(11): 72-74.

    ZHAO Y B. Fault diagnosis of inverter based on factor analysis [J]. Electrotechnical application, 2011, 30(11): 72-74.
    [20] 朱大奇, 于盛林. 基于知识的故障诊断方法综述 [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 2002, 19(3): 197-204.

    ZHU D Q, YU S L. Survey of knowledge-based fault dia gnosis methods [J]. Journal of Anhu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2002, 19(3): 197-204.
    [21] 孟东东, 张新. 基于Labview的采煤机变频器故障诊断系统 [J]. 煤矿机械, 2008, 29(1): 182-183. DOI:  10.3969/j.issn.1003-0794.2008.01.077.

    MENG D D, ZHANG X. Fault diagnosis system of coal shearer frequency converter based on labview [J]. Coal mine machinery, 2008, 29(1): 182-183. DOI:  10.3969/j.issn.1003-0794.2008.01.077.
    [22] 王孟莲, 龙飞.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整流电路故障诊断 [J].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版), 2013, 37(3): 578-580. DOI:  10.3963/j.issn.2095-3844.2013.03.031.

    WANG M L, LONG F. Fault diagnosis of rectifying circuit using ANN [J]. Journal of Wuh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ransportation science & engineering), 2013, 37(3): 578-580. DOI:  10.3963/j.issn.2095-3844.2013.03.031.
  • [1] 罗必雄, 胡均亮, 杨亚军, 任宗栋, 何亚东.  计及纵向扰动稳定的高空风电系统建模与稳定运行控制方法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ceec.2024-306
    [2] 余珮炫, 周红霞, 万银祥.  基于PLC的HL-3装置中性束逻辑控制系统设计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ceec.2024.3.17
    [3] 宋民航, 杨宏燕.  基于智能控制的燃煤锅炉灵活调峰技术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ceec.2024.6.01
    [4] 林聪, 李湘峰, 郭芳.  直流微电网的故障电流控制器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5.007
    [5] 刘华全, 李元松, 潘胜平, 张鑫, 赵勇.  导向架平台吸力桶基础施工过程控制关键技术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1.012
    [6] 曹威, 石祥建, 蔡丹, 娄清辉, 李兵, 赵阳.  模糊内模控制在电解水制氢温度控制中的应用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3.013
    [7] 李铜林, 冯媛, 黄亚欧, 王涛.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及提高IGBT元件运行稳定性的策略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3.05.005
    [8] 魏厚俊, 谢研, 孙亚坤, 韩玉鑫, 宋民航.  燃煤机组调峰过程中污染物排放特性及控制技术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3.006
    [9] 马骞, 刘洪涛, 孙嘉弥, 杜翠, 邓卓明.  多级快速投切电抗器控制区域联络线功率的技术方案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1.015
    [10] 牛亚路, 李岩, 王印.  上风向山头对风电机组的安全性影响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1.04.007
    [11] 辛文成, 姚森敬, 陈浩敏, 于力, 席禹.  PSAT应用于风电系统暂态稳定性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04.006
    [12] 陈亮, 周伟, 杨源, 谭任深.  某越南电厂自动电压控制的实现及安全控制策略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0.S2.015
    [13] 李强, 蔡汝金, 刘宇.  700 MW机组旁路控制系统冗余控制研究与应用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9.04.008
    [14] 刘晓慧, 田亮.  基于D-S证据理论的燃烧稳定性融合诊断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8.01.012
    [15] 裴顺, 杨桂.  燃煤机组低负荷工况下安全稳定运行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8.S1.004
    [16] 白晋川, 张旭光.  海上平台柔性直流技术直流控制保护配置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8.02.015
    [17] 林伟波, 罗颖坚.  滑压、凝结水控制技术及协调控制系统优化策略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7.03.010
    [18] 吕特, 张洁, 郑文棠, 于永堂.  降雨条件下双层土斜坡稳定性的简化分析方法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5.02.023
    [19] 宋旭东, 余南华, 陈辉, 周克林.  小水电灵活并网控制技术研究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5.02.016
    [20] 黄维芳, 金鑫, 文安, 魏承志, 刘年.  PTN安全防护能力与广域控制保护适用性分析 . 南方能源建设,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5.S1.036
  • 加载中
图(3)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516
  • HTML全文浏览量:  238
  • PDF下载量:  125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23-07-05
  • 修回日期:  2023-08-23
  • 网络出版日期:  2023-09-05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作者简介:

    李铜林,1990-,男,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发电控制保护自动化研究及设计(e-mail)litonglin@gedi.com.cn

    通讯作者: 李铜林,1990-,男,工程师,华中科技大学电气工程专业硕士。主要从事发电控制保护自动化研究及设计(e-mail)litonglin@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M756.2

摘要:   目的  “节能减排”是近些年来国家对工业项目的技术要求,变频技术可使工艺设备在不同工况下调整出力,从而节约资源。但变频器属于电力电子设备,IGBT元件本身故障率相对较高,且对运行环境要求苛刻,因此提高高压变频器的安全性、运行可靠性十分重要。  方法  在高压变频器个别功率单元故障退出情况下,依据中性点漂移技术,调整中性点位置及三相电压之间的夹角,使高压变频器可以在旁路掉部分故障功率单元后仍可以正常运行;将高压变频器的实时状态送至DCS,根据DCS逻辑组态,实现高压变频器整机自动旁路技术;设置单独的高压变频器室,通过空调、通风、风道系统等,为高压变频器提供一个相对较好的运行环境。  结果  通过对高压变频器采取内部策略和外部环境策略后,高压变频器的故障率有所降低,延长了高压变频器的无故障安全运行时间。   结论  采用中性点漂移技术及整机自动旁路技术,可以降低高压变频器的故障概率及频次;联合改善运行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条件,可以提高变频器持续可靠运行时间,对提高变频器的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有显著帮助。

English Abstract

李铜林.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J]. 南方能源建设,2024,11(5):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引用本文: 李铜林. 提高高压变频器安全性及运行可靠性的策略[J]. 南方能源建设,2024,11(5):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LI Tongli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4, 11(5): 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Citation: LI Tonglin. Strategies for improving the safety and operational reliability of high-voltage frequency converters [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4, 11(5): 1-6.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doi:  10.16516/j.ceec.2023-184
    • 近些年来,我国的发电厂发展迅速[1-2],在发展大型煤电厂作为电力“兜底保障”的同时,也在大力发展燃机电厂及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厂,形成了蓬勃发展的电力市场[3]。随着“双碳”概念的提出,发电厂的节能环保要求,也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为了评价节能环保效果,厂用电率的大小成为衡量发电厂经济、适用、环保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4-5]。不同季节、不同工况下部分工艺设备的运行需求存在较大差别,因此需要采用变频技术,针对工艺设备的运行使用要求来采取合理的调速方式,进而控制工艺设备的出力使其和工艺的实时需求相匹配,避免不必要的资源浪费,降低厂用电率,为发电厂的“节能减排”贡献一份力量。

      但由于变频设备为电力电子设备,其核心部件为IGBT元件[6],因此其本身的设备安全性与可靠性比传统的电力设备相对逊色[7],并且电力电子元件对运行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必须采取一定的措施以提高变频器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8-10]

      笔者通过阅读相关文献,发现大多数相关文献均是以电厂实例出发,针对电厂实际遇到变频器运行问题,提出具体解决措施,如清洁模数块、检查变频器螺栓是否松动、定期清洗过滤网、定期更换电源模块等,实践应用效果很好,但缺乏对变频器发生外在故障的内部原因进行理论分析。因此本文通过系统分析引起高压变频器故障、寿命缩短的原因,从内部策略和外部策略两个方面,提出解决措施。

    • 变频技术是将交流电通过整流逆变后,改变交流电频率的一种电力电子技术[11]。变频器是利用变频技术,改变电机的转速,进而改变工艺设备的转速,以用来调节工艺设备出力的一种设备[12-13]。变频器按电压等级可以分为低压变频器和高压变频器。其中高压变频器由于变频器本体庞大、IGBT元件较多,容易出现故障问题[14];一旦停运对电厂的安全运行影响很大,因此提高高压变频器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十分重要[15]

      变频技术在发电厂中应用十分广泛,以传统火电为例,凝结水泵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已经成为行业主流配置方式[16-17]。一些电厂的闭式水泵、低加疏水泵、循环水泵等也采用变频方式,其中凝结水泵由于配置方式常为一用一备,因此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两台工艺设备的配置十分常见,即“一拖二”配置方式;而循环水泵由于循环水多采用母管制,因此全厂的循环水泵多采用公用配置方式,而非机组配置方式,配置的几台循环水泵存在同时运行的工况,因此循环水泵多采用一台变频器拖动一台工艺设备的方式,即“一拖一”配置方式。

    • 以凝结水泵为例,发电厂工艺设备采用变频调试方式的优势主要有:

      1)实现“节能减排”[18]。由于凝结水流速的变化和凝结水泵发出的功率呈线性关系,因此通过调整凝结水泵的输出功率,可以调节凝结水的流量,以适应不同季节、工况的工艺需求;

      2)提高系统稳定性。采用变频调速方式,可以实现凝结水流量和压力的协调控制[19-20],使工艺流程更加协调,提高凝结水系统稳定性;

      3)延长工艺设备的自然寿命。采用变频技术可以调整凝结水系统的流量,大部分工况下均为降低流量运行,降低流量可以减少水流对设备和叶轮的冲击,减少设备的磨损,因此可以提高工艺设备运行的自然使用寿命。

    • 变频技术的出现及应用,帮助发电厂解决了一些技术问题,但由于变频器为电力电子器件,其运行可靠性相对较低[21]。已投运发电厂的变频器在运行过程中容易发生故障,降低了电厂的运行可靠性。以已投运的S电厂为例,此电厂共设有高压变频器10台,其中“一拖二”高压变频器6台,“一拖一”高压变频器4台,电压等级采用10 kV。笔者统计了其半年时间内各种类型的故障发生频次,其中故障类型包括功率单元故障、变频装置过温受潮、电源故障及其他故障,总故障频次为16次,平均一个月发生3次左右大大小小的高压变频器故障,其中变频器本身功率单元的问题占70%左右,运行环境(如潮湿等)造成的变频系统故障占30%左右。由此可见,提高变频器本体的功率单元的可靠性及提高运行环境的舒适度,对提高变频器的无故障运行持续时间十分重要[22]

    • 高压变频器主要由三大部分组成:功率单元、移相变压器和变频器自身的控制系统。这三大部分中,功率单元为IGBT元件,故障率也较高。

    • 目前,高压变频器多采用功率单元串联多电平的技术,以6 kV为例,每相采用5个功率单元串联组成,其拓扑结构图如图1所示,每个功率单元可以看成是1个690 V的电源,则每一相电压为3450 V(5个690 V电源串联),在每相夹角为120°的情况下,线电压为相电压的1.732倍,约为6000 V。

      图  1  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ure 1.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由于功率单元为IGBT元件,其设备本身的安全稳定性较一般的电力设备低,且在传统的高压变频器中,某功率单元发生故障(以图1的A4、A5为例),与故障单元在同一相的其余正常工作单元(A1-A3)将会承受更大的电压,会造成IGBT元件发热增加,长时间运行下去,将会损坏IGBT元件。

    •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引入了自动旁路掉故障单元的中性点漂移技术。所谓中性点漂移技术,是指旁路掉故障功率单元后,变频器控制后台将以A点为圆心,以A相的残留电压为半径,和以B、C为圆心,以3450 V为半径画圆的交点为新中性点,通过调整中性点的位置以及故障相和正常相之间的夹角,控制线电压保持6000 V不变,在新的平衡下继续运行,以尽量降低个别故障单元发生故障后对变频器设备造成的影响。待新的平衡后,系统图如图2所示。

      图  2  旁路故障功率单元后6 kV变频器功率单元系统图

      Figure 2.  The system diagram of 6 kV inverter power unit behind bypass fault power unit

      找寻新的中性点的过程将由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完成,变频器的控制系统实时监测ABC三相电压,当其中一相有电压变化时,控制系统可以根据新的ABC三相电压,利用三角函数原理和矢量计算,通过调整相之间的夹角,保持输出线电压保持不变。控制系统并将发出报警信号,提醒运维人员A4、A5功率单元的故障状况,让运维人员了解到功率单元的实时状态,以便及时采取措施。

    • 以“一拖二”变频器为例,传统项目的主回路示意图如图3所示。

      图  3  一拖二变频方案主回路示意图

      Figure 3.  The main circuit schematic diagram of the one driven two frequency conversion scheme

      其主要工作逻辑如下: 输入电源为6 kV、50 Hz,用于对电动机进行调速。两台泵互为备用。正常运行时选择其中任意一台电机为变频方式,另一台为工频方式。

      基本原理: 图中K1,K2,K3,K4为隔离刀闸,其中K1与K3相互闭锁,K2与K4相互闭锁,K1与K4相互闭锁,K2与K3相互闭锁。

      一般有三种工作状态,具体如下:

      (1)M1处于变频状态,M2处于工频状态:即K1闭合,K2处于变频位置,K3断开,K4处于工频位置;

      (2)M2处于变频状态,M1处于工频状态:即K3闭合,K4处于变频位置,K1断开,K2处于工频位置;

      (3)M1处于工频备用状态,M2处于工频状态:即K1,K3断开,K2,K4处于工频位置。

      旁路柜是第1种工作状态时,当变频器出现故障时,变频器联跳M1高压进线开关QF1,DCS根据M1高压进线开关QF1的状态合闸M2高压进线开关QF2,联起M2,从而转换到M2的工频运行。

      旁路柜是第2种工作状态时,当变频器出现故障时,变频器联跳M2高压进线开关QF2,DCS根据M2高压进线开关的状态合闸M1高压进线开关QF1,联起M1,从而转换到M1的工频运行。

      旁路柜是第3种工作状态时,当需要由工频运行切回到变频运行时,如M1在工频运行状态,则断开M1高压进线开关QF1、合上K1、将K2转换到变频位置,然后再合上M1高压进线开关QF1,启动变频器,M1变频运行。如M2在工频运行状态,则断开M2高压进线开关QF2、合上K3、将K4转换到变频位置,然后再合上M2高压进线开关QF2,启动变频器,M2变频运行。

      当某个相上较多的功率单元发生问题、移相变压器等遇到故障,变频器需要退出时,可以通过在DCS做逻辑,在第1种或第2种运行状态下,自动切换到工频运行状态,以满足工艺需求。电厂运维人员及时检查变频器状况,尽快维修,以便尽快恢复变频器的使用。

    • 由于IGBT元件对运行环境要求的严苛性,改善变频器的工作环境,对提高变频器的运行安全性十分重要。

    • 由于功率单元、移相变压器、控制系统等对温度的敏感性很高,IGBT元件在正常运行时会产生热量,通过散热器进行散热,但过高的环境温度会使IGBT元件和散热器之间存在较大的温差,因此会产生热应力,对IGBT元件的正常运行产生较大的隐患,因此必须采取措施稳定变频器室的温度。

      1)变频器屏柜中需安装风机,对变频器中的热敏感元件进行物理降温。

      2)由于变频器柜发热严重,因此可以安装专用的变频风道,将设备产生的大量热量直接通过风道排向室外,以减少室内的温升。同时还需在风道的出风口对面开几个进风口,以保证变频器室内压力的恒定。

      3)装设空调系统,并采用冗余电源配置方案,以提高空调系统运行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减少因空调故障或空调电源消失导致变频器室内温度超标。

    • 由于水是良好的导体,当环境中湿度变大时,空气中的水蒸气会附着在IGBT元件的表面,凝结成小水珠,形成导电通路,可能造成设备的短路,因此湿润的环境可以增大空气击穿以及短路的风险,且根据S电厂的运行经验,空气湿润对变频器故障的发生影响很大,因此必须采取措施控制变频器室的湿度。

      1)提高变频器室的防水及排水能力,避免房间发生漏雨、漏水现象。

      2)对电缆通道应防堵严密,避免水通过电缆通道流入室内。

      3)空调系统应有抽湿功能,可以调节室内的干湿度。

      4)变频器室应封闭良好,尽量减少外界湿气的进入。

      5)对设备空间进行金属阻锈防腐。

    • 本文通过调查S电厂高压变频器运行期间故障率的分布情况,总结出变频器高故障率的几大影响因素,并逐个分析其对变频器的影响。针对变频器内部影响因素提出了中性点漂移方法及DCS逻辑自动旁路控制的策略,并提出稳定变频器室温度、湿度控制的方法,为提高发电厂中的变频器的安全性和运行可靠性提供依据。

参考文献 (22)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