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匿名盲审
  • 学术期刊非营利性
  • 全球免费开放获取全文
  • 最新科研成果提供绿色通道

留言板

尊敬的读者、作者、审稿人, 关于本刊的投稿、审稿、编辑和出版的任何问题, 您可以本页添加留言。我们将尽快给您答复。谢谢您的支持!

姓名
邮箱
手机号码
标题
留言内容
验证码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

凌芳 霍沛强 邓成刚 张鹏

凌芳, 霍沛强, 邓成刚, 张鹏.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J]. 南方能源建设,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引用本文: 凌芳, 霍沛强, 邓成刚, 张鹏.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J]. 南方能源建设,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Fang LING, Peiqiang HUO, Chenggang DENG, Peng ZHANG.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for 1 000 MW Wet Cooling Units[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Citation: Fang LING, Peiqiang HUO, Chenggang DENG, Peng ZHANG.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for 1 000 MW Wet Cooling Units[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详细信息
    作者简介:

    凌芳(1982),女,广东平远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热机专业设计研究(e-mail)liangfang@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K262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for 1 000 MW Wet Cooling Units

图(3) / 表 (5)
计量
  • 文章访问数:  454
  • HTML全文浏览量:  100
  • PDF下载量:  97
  • 被引次数: 0
出版历程
  • 收稿日期:  2014-09-15
  • 刊出日期:  2014-12-25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凌芳(1982),女,广东平远人,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热机专业设计研究(e-mail)liangfang@gedi.com.cn。

  • 中图分类号: TK262

摘要: 为优化汽轮发电机组的给水回热系统,使循环热效率达到最高值,需根据汽轮机本体结构条件及锅炉给水温度限制,确定最佳的回热级数。对1 000 MW等级一次再热及二次再热湿冷机组的汽轮机特点、回热级数制约因素及经济性进行了研究,给出了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的推荐回热级数。研究表明:现阶段1 000 MW等级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湿冷机组的最佳回热级数分别为9级和10级。

English Abstract

凌芳, 霍沛强, 邓成刚, 张鹏.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J]. 南方能源建设,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引用本文: 凌芳, 霍沛强, 邓成刚, 张鹏. 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回热级数优化研究[J]. 南方能源建设,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Fang LING, Peiqiang HUO, Chenggang DENG, Peng ZHANG.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for 1 000 MW Wet Cooling Units[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Citation: Fang LING, Peiqiang HUO, Chenggang DENG, Peng ZHANG. Optimization of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for 1 000 MW Wet Cooling Units[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14, 1(1): 45-4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14.01.008
  • 回热循环影响机组热经济性的参数主要有三个:给水回热级数、最佳焓升分配以及最佳给水温度。根据等效热降法,汽轮机装置的绝对内效率ηi可表示为[1]

    式中:H——新蒸汽的等效热降;

    Q——循环吸热量。

    汽轮机绝对内效率与回热级数及给水温度的关系见图1

    其中,Δηi表示绝对内效率增量,tfw表示给水温度,z表示给水回热级数。由图可知,随着给水加热级数的增加,由于更多地利用了低压抽汽做功,回热循环热效率增加。但是,当给水温度一定时,随着回热级数的增加,给水在每级中的吸热量相对减少,热效率增加将变缓。因此,回热级数并非越多越好,应考虑到汽机本体并非可以无限制开孔,且每增加一级加热器就要增加一定的设备费用,所增加的费用应当能从节约燃料的收益中得到补偿,同时还要尽量避免发电厂的热力系统过于复杂,以保证运行的可靠性。因此,选择合适的回热级数,对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起着决定性作用[2]

    • 目前,国内已投运1 000 MW超超临界湿冷机组汽轮机回热系统大部分采用了8级回热抽汽;而空冷机组基本上都采用了7级回热抽汽。为了更大限度地获得热耗率的改善,回热焓升分配和给水回热级数的优化一直是目前国内研究的重点[3-7]。下文将针对三大汽轮机厂的1 000 MW一次再热机组分别采用9级、10级回热的可行性做论述。

      汽轮机回热系统设计中,给水焓升的确定方法通常是应用等焓升(等温升)法[8]。根据哈汽厂的1 000 MW超超临界机组8级回热系统的典型热平衡图,得到加热器水侧温升值见表1

      表 1  8级回热系统加热器水侧温升值

      Table 1.  Feed Water Temperature Rising in Each Heater of Eight Stage Regenerative System

      设备编号 # 1高加 # 2高加 # 3高加 # 4除氧器 # 5低加 # 6低加 # 7低加 # 8低加
      水侧温升值/℃ 34 45.5 43.1 29.4 26.1 28.4 29.9 25.2

      表1可以看出,高压加热器侧与除氧器、低压加热器侧水侧温升基本符合等温升,且高加侧的温升值稍大,这是由对应的抽汽过热度较大所引起[3,9-11]。因此,可考虑适当减小各级给水温升值,在中压缸新增一级抽汽去往除氧器,原中压缸排汽去往新增的加热器,则高、低加水侧的温升将更接近等温升分配,且增加的抽汽在低加侧,则# 1高加出口的给水温度变化较小,锅炉效率不会受影响。此方案下的9级抽汽回热系统加热器水侧的温升见表2

      表 2  9级回热系统加热器水侧温升值

      Table 2.  Feed Water Temperature Rising in Each Heater of Nine Stage Regenerative System

      设备编号 # 1高加 # 2高加 # 3高加 # 4除氧器 # 5低加 # 6低加 # 7低加 # 8低加 # 9低加
      水侧温升值/℃ 27.4 49.9 34.4 28.2 20.1 21.5 25.1 26.6 21.9

      表2可以看出,增加一级低压加热器后的等温升分配完全可实现。根据哈汽厂热平衡图计算,9级回热比8级回热汽机热耗率降低约22 kJ/kW·h。若考虑增加至10级回热,在最高给水温度不变的前提下,则给水温升值太小,经汽机厂计算,只能再降低热耗率几千焦/千瓦时,不具有经济性。

      现以哈汽机型为例,从汽机本体结构上分析采用9级或10级回热抽汽的可行性。哈汽厂中压缸模块见图2,由图可知,中压缸通流采用了正反向布置的12级反动式压力级,考虑现有中压缸模块长度及进汽口、排汽口、抽汽口大小及分布,中压缸底部采用3级对称抽汽口可实现,若想再增加一级抽汽口,现有模块将无法满足,会增加汽缸设计以及抽汽管道布置的困难。低压缸(图3)采用了2×5级的通流级数,且抽汽口对称分布,目前已有4级抽汽,已无法再增加开口。而高压缸蒸汽参数较高,不考虑在高压侧再增加抽汽开口。

      图  2  哈汽厂中压缸模块图

      Figure 2.  IP Cylinder Module from Harbin Turbine Co., Ltd.

      图  3  哈汽厂低压缸模块图

      Figure 3.  LP Cylinder Module from Harbin Turbine Co., Ltd.

      综上所述,按照目前哈汽厂机型,一次再热采用9级回热方案可行,且具有经济性,10级回热方案较难实施,且不经济,经济性比较详见第3节论述。

      经咨询与分析,东汽厂与上汽厂机型的最佳回热级数也为9级。若要增加至10级回热,从汽轮机本体结构分析,目前的高压缸已无法再增加开口;中压缸上部有排汽管,下部已有3个抽汽开口,按目前的机型很难再增加开口;低压缸4级抽口也已饱和,所以,从汽缸上已很难再布置10级抽汽位置。

      若考虑加大中压缸,重新分配各缸通流,则有可能在中压缸上再增加一级抽口,但中压缸增大了,汽轮机长度很加长,跨距拉大,势必引起设备造价的增加,且汽机模块须重新设计。而从经济性角度分析,从9级回热增加至10级的热耗率收益在10 kJ/kW·h以内,收益不大。

      对于增加一级高加的9级回热方案,由于给水温度将提高至少20 ℃,在整体布置方案不变的情况下,排烟温度会升高,锅炉效率有所下降,详见第2.3节描述。而且,增加一级高压加热器以及相应的给水管道,其造价比增加一级低加增加较多。且更多地利用低压抽汽做功,对于相同功率的机组,凝汽流量小,冷源损失小,循环热效率更高[1]。因此,不推荐采用增加一级高加的9级回热方案。

      综上,针对国内三大主机厂汽轮机机型,推荐采用增加一级低加的9级回热方案,且现阶段国内正在新建的1 000 MW等级湿冷机组已普遍采用此方案。若考虑在中压缸上再增加一级抽汽口,10级回热方案仍具有可行性。

    • 下文将针对二次再热机组分别采用9级,10级,11级回热做一个简单的比选。经过分析与咨询,得到回热级数的变化与热耗率减少的关系如表3

      表 3  二次再热机组回热级数增加与热耗率减少关系表

      Table 3.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generative Stage Numbers Increasing and Heat Rate Reducing for Double-Reheat Unit

      回热级数 THA工况下该级与前一级回热的热耗率差值/(kJ/kW·h)
      9 基准
      10 -18~-20
      11 <-10

      表3可以看出,从9级回热到10级回热,热耗率降低较多,收益较大,而从10级增加到11级,则收益有所减小。考虑若回热级数过多,汽机本体开孔也增多,抽汽管道布置困难;同时加热器也相应增加,使得抽汽、疏水系统更加复杂,主厂房尺寸也会增加,增大了初投资。

      虽各汽轮机厂设计的1 000 MW二次再热湿冷机组的抽汽参数不同,汽机本体级数不同,各级抽汽口位置略有不同,但各厂均推荐了10级回热方案,具体如下。

      上海汽轮机厂推荐采用4级高加、5级低加、1级除氧,共10级回热的热力系统,经济性大幅度提高,热耗率降低幅度较常规一次再热系统达到了240~260 kJ/kW·h(3.3%~3.6%)。二次再热由于超高压缸参数较高,超高压缸缸体不适合开口且无法提供合适的抽汽参数,所以最高一级的抽汽即为超高压缸排汽,按上汽的五缸四排汽型式的高、中压缸缸体上也已经有6级抽汽,抽汽口及温升值均趋于饱和,因此,不推荐再提高回热级数。

      东方汽轮机厂目前采用了4高5低1除氧的10级回热系统。若再增加一级回热,则需在高压缸增加一级抽口,这样将导致高压侧的抽汽参数过高,不利于汽机本体设计和制造,且同时增加的加热器以及抽汽、疏水系统,使主厂房布置也更加困难。因此暂不推荐采用11级回热抽汽方案。

      哈尔滨汽轮机厂的二次再热汽轮机为五缸四排汽结构,推荐的回热系统级数也为10级,即4级高加、5级低加和1级除氧。

      综合比较投入与收益以及设备本体的结构等可以得出,对于现阶段的1 000 MW二次再热湿冷机组,回热级数宜设置为10级。

    • 给水温度的确定需要全面考虑以下因素:

      (1)当回热级数一定时,给水温度提高,锅炉内平均吸热温度上升,平均换热温差下降,则由温差带来的火用损下降。

      (2)当回热级数一定时,给水温度提高,每台加热器的换热温差将上升,加热器火用损增加。

      (3)给水温度的提高,使排烟温度升高,锅炉效率降低,或需增大锅炉尾部受热面,使锅炉投资增加。

      (4)经济上最有利的给水温度还需考虑汽轮机、锅炉以及相关辅助设备和系统等的初投资、折旧费以及运行费用的影响。

      最佳给水温度就是上述的收益与增加的投资达到最佳值,一般给水温度大约为蒸汽初压下饱和水温的65%~75%。从已投运的超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温度来看,省煤器进口的给水温度都不超过305 ℃。

      目前超超临界机组一次再热机组的水冷壁管材质大都采用成熟的15CrMoG或15CrMoG加12Cr1MoVG。当给水参数提高时,锅炉厂通常会采用增大管道壁厚的方式,以保证水冷壁材料不发生改变。按目前的超超临界机组的给水温度来看,水冷壁材质还有约30 ℃的裕量,基本不会跳档。若给水参数超过了15CrMoG能承受的最高工作温度及壁厚极限,水冷壁材质将改用12Cr1MoV,两者价格相当,所以即使水冷壁材质升档,水冷壁成本增加不大,可以不计。但由于对其他受热面的影响,锅炉整体投资将有所增加。

      但给水温度的提高,对锅炉水冷壁安全性方面会带来一定影响。在锅炉正常运行时,由于给水温度的提升,省煤器出口工质温度也会有一定升高,正常运行工况下锅炉炉膛水冷壁是安全的。但是,在RB(辅机故障减负荷)工况发生时,由于工质侧压力急剧下降,在水冷壁入口处的水由于压力下降会出现汽化现象,导致水冷壁工质分配不均而影响炉膛水冷壁的安全性。因此,常规超临界锅炉要求水冷壁入口工质处于“欠焓”状态。在省煤器出口压力一定时,因给水温度越高,省煤器出口给水焓值越高,若RB工况时降低的压力太低,则省煤器出口对应的饱和水焓过低,不能保证水冷壁入口给水的欠焓值时,将会影响到锅炉水冷壁的安全性。因此,当给水温度提高时,需关注RB等非正常工况以及负荷大范围变化时,炉膛水冷壁的安全性问题。

      对于二次再热机组,省煤器进口给水参数较常规一次再热增加较多,而由于二次再热炉膛也较大,导致水冷壁出口温度升高,为提高安全裕度,材质需要升档。锅炉厂对水冷壁膜式壁材质选用的各种方案还在论证中。

    • 二次再热回热级数由10级增加到11级,热耗率最多只能再降低不到10 kJ/kW·h,但汽机本体设计和主厂房的布置的困难相应增加,设备初投资增加较多,因此,采用11级回热不具有经济性。下文将针对1 000 MW一次再热湿冷机组采用9级回热和常规8级回热进行经济性比较。

      参考《火电工程限额设计参考造价指标》(2013年水平)中1 000 MW机组的设备价格以及装置性材料实际综合价格,9级回热的低压加热器(五级,卧式,含阀门)价格约为1 500万元,8级为1 200万元;9级回热抽汽管道较8级新增约20 t,单价按2.75万元/t计,加热器疏水排汽管道新增约5 t,单价按2.09万元/t计。9级回热汽轮机本体增加了抽汽口,若计入抽汽逆止阀及疏水阀,汽轮机价格增加约100万元。两种回热抽汽方案的经济性比较见表4

      表 4  9级回热系统与8级回热系统经济性比较表(两台机组)

      Table 4.  The Economical Comparison Table for Nine and Eight Stage Regenerative System(Two Units)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8级回热 9级回热
      1 初投资      
      1.1 汽轮机(含抽汽逆止阀和疏水阀) 万元 基准 +200
      1.2 加热器(含阀门) 万元 基准 +600
      1.3 管道及附件 万元 基准 +130.9
        合 计 万元 基准 +930.9
      2 热耗率差值(THA工况) kJ/kW·h 基准 -20
      3 节省的发电标煤耗 g/kW·h 基准 0.73
      4 年节省燃煤费用 万元 基准 762.8
      5 20年折现运行收益 万元 基准 +8 372.3
      6 20年折现综合收益 万元 基准 +7 441.4

      由上表可知,两台机组的9级回热方案初投资比8级回热高930.9万元,但年节省燃煤费用约762.8万元,按20年收益折现,则9级回热较8级回热在两台机组全寿命期内的运行收益约为8 372.3万元,综合收益约为7 441.4万元,具有经济性。

      按上述推荐的回热级数,1 000 MW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湿冷机组的技术和经济性指标比较如表5(单台机组):

      表 5  一次再热与二次再热经济性比较表(单台机组)

      Table 5.  The Economical Comparison Table for Single-Reheat and Double-Reheat Unit(One Unit)

      序号 项目名称 单位 一次再热28 MPa/600 ℃/620 ℃ 二次再热31MPa/600 ℃/620 ℃/620 ℃
      1 回热级数   9 10
      2 初投资      
      2.1 汽轮机及旁路 万元 基准 +3 100
      2.2 高压加热器及给水泵组 万元 基准 +1 100
      2.3 锅炉本体及附件 万元 基准 +16 000
      2.4 主蒸汽及再热蒸汽管道 万元 基准 +8 000
      2.5 主厂房土建增加费用 万元 基准 +400
      第2项合计 万元 基准 +28 600  
      3 汽机热耗率 kJ/(kW·h) 7244 7 108
      4 节省的发电标煤耗 g/(kW·h) 基准 4.97
      5 年节省燃煤费用 万元 基准 3 198
      6 静态回收年限 基准 ~9
      7 动态回收年限 基准 ~16

      从上表可以看出,单台机组二次再热较一次再热初投资增加约2.86亿元,每年节省的燃煤费用约0.32亿元。静态投资回收期小于9年,动态投资回收期小于16年。

    • 回热级数的合理选择决定了机组和全厂的热经济性,对实现降低煤耗、节能环保意义重大。本文通过论证和分析比较,得出了现阶段1 000 MW等级一次再热和二次再热湿冷机组的最佳回热级数分别为9级和10级。

  • 参考文献 (11)

    目录

      /

      返回文章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