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刚刚完成的“十二五”规划在能源领域的变革给电力行业和企业的发展带来了深刻影响,在这个五年中能源领域“走出去”战略得以全面实施。中国电力设计企业在海外工程业务的逐年增多,尤其是在当前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战略构想以及政府对企业发展方向的各项引导政策下,各大电力设计院纷纷走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然而国际电力工程项目在海外的执行过程中首先遇到的问题就是设计标准的采用。国际项目合同通常要求按照G7国家标准(即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日本、英国和美国)或项目所在国家的标准来开展电厂设计。这使得国际标准的运用已成为国际技术交流和业务增长的瓶颈。国外标准与中国电力设计标准在本质上的异同是广大电力设计人员普遍关心而又迫切想要了解的问题。
就这一紧迫的需求,中国电力规划设计协会早在2011年就正式发文成立了《中国电力设计标准与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比较研究》发电工程土建专业工作组,旨在集合各大电力设计院的海外学习以及工程实践经验,围绕国内外标准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国内和国外标准的异同,从而提高本行业在电力建设技术领域的国际竞争力,扭转中国电力企业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长期被动状态。发电工程土建专业工作组的牵头单位为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参与单位分别为东北电力设计院、西北电力设计院、中南电力设计院、西南电力设计院、华东电力设计院、华北电力设计院、山东电力工程咨询院、浙江省电力设计院以及河北省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在此项工作中,各大电力设计院汇集了资源,加强了技术交流,在建筑、结构和总图三个专业的开展了标准的比对工作。结构专业标准内容包括可靠度、荷载、抗震设计、地基基础、钢结构、混凝土结构、动力基础、烟囱、大型钢制储油罐地基与基础等版块。建筑专业标准内容包括建筑设计、建筑防火两部分。总图专业标准内容包括防火防爆、道路交通两项。形成的成果按照我国标准为蓝本,分专业、分国际标准化组织和国家的标准单独成册,交中国电力出版社出版。各册中,各版块内容独立成章,每章由比对的中外标准清单、中外标准对照表以及中外标准比对说明三部分组成,由此各章自成体系,又共同构建了完整的设计标准体系框架。目前发电工程土建专业中外标准比对工作已圆满完成了中国标准与美国[1]以及印度[2]两个国家之间的标准比对。随着近几年中国电力设计企业在欧洲工程业务的增多,工作组在2015年进一步启动了中国标准与欧洲标准之间的比对,将中美和中印的比对工作的模式和经验也运用到中欧标准的比对工作中。
HTML
-
1)中美的荷载系数和荷载组合均基于概率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关于荷载组合和荷载系数,美国规范采用抗力系数和荷载系数,中国规范将荷载系数分为组合值系数、频遇值系数及准永久值系数等。但中美标准都同样反映了荷载效应和抗力的变异性。
3)中国规范中指出影响荷载可靠度的不定因素有作用和环境的影响,而美国规范中还另外考虑了计算假定模式的误差的影响。
4)中国的目标可靠度值范围是2.7~4.2。美国的目标可靠度值范围是2.5~4.5。
5)中国发电厂的主要建(构)筑物按一般的建筑或重要的建筑基于延性破坏来进行设计,其相应的承载能力极限状态的可靠度指标值分别对应3.2和3.7。而美国规范电厂建筑为OCCUPANCY III,其承载能力极限状态可靠度指标值对应3.25和3.75(依据破坏范围的大小)。两者比较而言,中美在电厂可靠度指标值上是接近的。
-
1)中美一般结构的设计基准期均为50年。
2)中美荷载分类不同。中国荷载分为永久荷载(恒荷载)、可变荷载(活荷载)和偶然荷载三类。美国荷载分为恒荷载和可变(活)荷载两类。
中美荷载组合和系数不同,但概念上是相似的。
4)中美在荷载计算方法和取值大小上有所不同,但方法和概念上是相似的。一般来说,美国规范荷载取值较大,组合系数也较我国大。不过荷载计算的大小对结构设计的影响,需结合荷载组合设计值和抗力设计值综合考虑。
5)风荷载时距,中国为10 min,美国为3 s。
-
1)中美均采用了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结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
2)在抗力方面,中国规范采用材料强度设计值,美国规范采用名义强度乘以强度折减系数。
3)中美在正截面、斜截面承载力计算的基本假定和计算方法相近。
4)中国规范直接计算混凝土构件的裂缝宽度,美国规范通过验算受拉钢筋间距控制弯曲裂缝。
5)中国规范一直在完善和调整中,与美国规范有趋近的态势。比如中国混凝土规范2010版增加了防连续倒塌设计原则,这部分内容在美国规范较早版本就已有。
-
1)设计方法上中国规范采用以概率理论为基础的极限状态设计方法,用分项系数设计表达式进行计算。美国标准根据载荷和抗力分系数法(LRFD)或者容许应力设计法(ASD)中的规定进行设计。
2)抗弯计算:中国标准按抗弯应力公式,通过截面塑性发展系数γx和γy来考虑塑性发展,抗弯强度按公式(1)计算。
((1)) 美国标准抗弯强度设计值为ΦbMn,其中Φb = 0.9,按紧凑截面、非紧凑截面及细长截面采用不同的屈服极限。
3)抗剪计算:中国规范采用下面的公式(2)计算构件抗剪强度。
((2)) 美国标准则根据截面类型和腹板高厚比不同,采用不同的抗剪分项系数Φv和抗剪屈曲折减系数Cv计算抗剪设计强度ΦvVn。
4)受压构件的稳定计算:中国规范采用稳定系数计算的方法。美国规范对截面按紧凑的、非紧凑的,或细长型截面区分,分别采用不同的公式进行计算。
-
1)中国和美国的大震水准基本相当,中国大震为50年超越概率2%~3%,美国标准为2%。
2)中国规范根据建筑场地不同,调整反应谱的平台段长度。而美国规范调整反应谱平台的高度。
3)中国规范根据结构的重要性调整抗震等级,并调整个别杆件的个别力。美国规范则将整个结构的地震力进行调整。
4)中国规范规定了小震弹性及大震弹塑性位移限值,美国规范仅规定了弹塑性位移限值。
5)关于结构延性对地震力的影响,中国规范统一取0.35的系数,美国规范根据结构延性的不同除以不同的值2.2~8.5。
6)中国规范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对场地进行划分。美国规范根据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平均场地标准贯入度,或土层平均不排水剪力强度。
7)中国规范规定了小震弹性及大震弹塑性位移限值,美国规范仅规定了弹塑性位移限值。
8)关于结构延性对地震力的影响,中国规范统一取0.35的系数,美国规范根据结构延性的不同除以不同的R值(2.2~8.5)。
9)中国规范根据等效剪切波速对场地进行划分。美国规范根据土层平均剪切波速、平均场地标准贯入度,或土层平均不排水剪力强度。
10)混凝土结构抗震设计,构件内力设计值的调整两国大同小异,均遵循“强柱弱梁、强剪弱弯、强节点弱构件”的原则。钢结构抗震设计,中国规范对Q235和Q345给出不同温度条件下冲击韧性的要求,对温度范围和冲击功值的要求均高于美国规范要求。
-
1)民用建筑分类:美国标准比中国规范更为细化,类型较多,同时对一些特殊使用功能的建(构)筑物提出了细化要求。对于高层建筑的定义,中美标准也存在差异。
2)室内净高:美国标准对于顶棚突出物影响净空高度的范围(面积比例)提出了要求,而中国标准则无此要求。
3)栏杆:美国标准对栏杆扶手大小、粗细、边缘距墙面距离有详细规定。中国标准临空高度分为1.05 m(建筑高度24 m以下)与1.10 m(建筑高度24 m以上),而美国标准则统一规定为1.067 m。
4)楼梯:从楼梯宽度、楼梯平台、踏步、梯段尺寸、楼梯净空、扶手等方面进行比对,中美标准要求差别不大,在工业厂房楼梯设计时完全可按中国规范设计。此外,美国标准中规定四层及以上建筑应有一个楼梯到达屋面(屋面坡度大于33%的除外),而中国标准没有相应规定。
5)疏散门:从疏散门尺寸、疏散门数量、间距等方面进行比对,中美标准要求存在差别,设计时应注意。此外,中国规范要求旋转门不可作为疏散门,美国规范则允许旋转门在特定条件下可作为疏散门,同时规定旋转门附近应设平开疏散门,以及对设置距离和缓冲区提出要求,而中国规范无此要求。
6)防火门:中国规范新版标准中防火门分甲级、乙级、丙级三类,耐火极限分别为1.5 h、1.0 h、0.5 h,并引入了部分隔热防火门和非隔热防火门的概念和要求。美国规范是根据防火门所在的不同位置确定门的耐火时间及尺寸。
7)屋面:以电厂中主要使用的压型钢板屋面和平屋面两种屋面形式为主要研究对象,从屋面坡度、面层燃烧性能、屋面排水、屋面防水、屋面防风等方面进行中美标准比对。从数据上来看,在屋面坡度、燃烧性能、屋面防水等方面均建议按中国规范要求设计。但是,屋面排水设计在按中国规范设计的同时,需兼顾美国标准进行二级(紧急)排水设置要求;由于中国规范并没有对强风地区屋面防风的具体设计要求,建议国外工程中风速大于110 mph地区参照美国标准要求。
8)自然采光:中国规范要求应进行采光计算,对于不同部位的窗及不同建筑类型有不同的窗地面积比要求,非Ⅲ类光气候区的窗地面积比还应乘以光气候系数K。美国规范对自然采光要求相对简单,较中国规范要求低:(1)仅规定净玻璃面积应不低于使用空间楼面面积的8%(1/12.5)。这个数值比中国规范中侧面采光要求低;(2)美国规范中允许房间之间借用采光。
9)自然通风:中国规范要求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而美国标准要求自然通风的最小开口面积为需要通风的房间的地板面积的4%(1/25),这个数值小于中国规范的要求。美国规范允许无法自然通风的房间借助毗邻空间间接通风。并有相应通风开口尺寸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