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1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提出我国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最终目标:到2060年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和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全面建立,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80%以上。为实现该目标,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严格控制化石能源消费。而以太阳能和风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发电“靠天吃饭”,具有波动性、随机性、间歇性的不足,依然需要煤电发挥基础保障性和系统调节性电源的作用;我国富煤贫油少气,天然气发电不利于把能源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核能作为一种清洁、高效、优质的能源,“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成为我国优化能源结构、保障能源供给安全、实现“双碳”目标、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手段[1]。
我国核能发展长远目标是发展核聚变技术[2],从而基本上“永远”解决能源需求的矛盾,中国聚变工程试验堆(CFETR)正是我国自主设计、研发用于发电应用的核聚变堆型。厂区总平面布置统领着全厂各系统的优化规划,对于一个核电厂全生命周期的安全、经济运行有着决定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对试验堆工程概念设计过程中,厂区总平面布置所面临的储能系统选择和布置进行方案比较,初步探索聚变发电厂厂区总平面的布置方向。
-
近年随着储能产业的发展以及储能技术不断突破,诸如储热技术、氢储能技术、压缩空气储能等大量技术已经实现了较大规模的示范应用。储热技术不仅从技术上和经济上可以实现规模化,同时具有能量密度高、寿命长、利用方式多样、综合热利用效率高的优点[4],在储能工程中得以广泛应用。众多储热材料中,显热储热技术成熟、操作简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储热方式之一,其中导热油、熔盐等物质常常应用于中高温领域(>120℃),是CFETR中间储能缓冲系统的现阶段较为理想的储热介质。
发电机组的热循环效率取决于驱动汽轮机的蒸汽温度,而CFETR中的蒸汽温度取决于隔离包层的冷却剂温度,汽轮机参数必须与包层的设计方案兼容。本工程在设计中核岛提供的主蒸汽按隔离包层的不同,分别按饱和蒸汽与过热蒸汽两种方式考虑,相对应储热工质、储热工质特性等主要参数如表1所示。
项 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核岛冷却包层 水 氦 储热工质 氢化三联苯型
导热油Solar salt熔融盐 闪点 184 ℃ 不燃 工作温度范围 295~320 ℃ 310~565 ℃ Table 1. Parameters of energy storage system
以方案一为例,增加储能系统后的核岛一回路及储热工质回路的运行原理如图2所示,实际上是在一回路到二回路之间,增加一个换热储能的过程,该系统起到了缓冲和蒸汽稳压的双重作用。
-
针对储能系统储热工质参数,根据我国现行《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关于生产火灾危险性的分类[5]及《塔式太阳能光热发电站设计标准》关于储热区域布置的要求[6],两个方案的储热工质布置要求确定如表2所示:
项 目 方案一 方案二 储热工质 氢化三联苯型
导热油Solar salt熔融盐 生产火灾危险性 丙 戊 工作温度范围 295~320 ℃ 310~565 ℃ 储罐布置方式 露天独立布置 露天独立布置 储罐防护堤 罐区四周设置≥1 m高不燃性实体防护堤,
堤内有效容积≥11 000 m3罐区四周设置≥1 m高不燃性实体防护堤,
堤内有效容积≥2 200 m3储热区理论占地面积 ~40 000 m2 ~10 000 m2 Table 2. Layout principles of heat storage materials
通过排列组合方式,分析储热区与核岛、常规岛的布置关系,初步筛选出3种方案作为总平面布置的研究方向,如图3所示。
根据核电厂原则性热力系统,核岛的蒸汽发生器把二回路的给水加热成蒸汽,蒸汽通过汽轮机把热能转换成机械能,再推动发电机发电转换成电能。为减少热能在传递过程中的损失,常规岛与核岛紧邻布置的方式最为合理,在现有各种技术路线的核电总平面布置来看,两者均是如此布置。因此,图3核岛、常规岛及储热区布置关系图中的方案(c)将核岛与常规岛隔离,增加了二回路管道的长度,降低了热能传递效率,布置格局不合理,不再考虑该方案的格局。
-
根据假定的建厂条件,本概念设计按沿海厂址考虑。本工程建设1台350 MWe级(暂定)核聚变堆核电机组(预留1台汽机扩建),并设置中间储能缓冲系统、常规岛及其BOP工艺系统,常规岛采用海水直流冷却方式。
根据功能要求,核电站厂区分为四个区域:主厂房区、辅助生产区、开关站区及厂前建筑区。其中辅助生产区、开关站区及厂前建筑区与现有的核电厂布置无原则区别,厂区总平面将对主厂房区的不同布置方案进行重点研究。
根据储热工质的不同,以及储热区与核岛、常规岛的布置关系不同,通过配对组合方法,主厂房区的布置关系共设计出如表3所列的4个方案。
方案 导热油储能 熔融盐储能 方案一 (a)格局 - 方案二 - (a)格局 方案三 (b)格局 - 方案四 - (b)格局 注:表格中的(a)、(b)格局指图3所列格局。 Table 3. Combination schemes of layout
1) 方案一
本方案主厂房区的核岛、常规岛及储热区呈三角形布置,如图4所示。两组导热油储热区独立布置在核岛及常规岛的东侧。主厂房区总占地约21.35 hm2。
2) 方案二
本方案主厂房区的核岛、常规岛及储热区呈三角形布置,如图5所示。由于Solar salt熔融盐储热区占地较小,可就近布置在核岛辅助厂房的南侧。主厂房区总占地约14.97 hm2。
3) 方案三
本方案主厂房区的储热区、核岛及常规岛采用顺列串联方式布置,如图6所示。导热油储热区布置在核岛的北侧。主厂房区总占地约21.64 hm2。
4) 方案四
本方案主厂房区的储热区、核岛及常规岛采用顺列串联方式布置,如图7所示。导热油储热区布置在核岛的北侧。主厂房区总占地约16.10 hm2。
-
决定总平面布置方案优劣因素很多,本次概念设计的总平面从布置格局、占地、工艺流程、分期建设、运行检修、辐射防护等方面进行了技术比较,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
项目 方案一 方案二 方案三 方案四 布置
格局三角形布置,导热油储热区独立布置在
核岛及常规岛的东侧。三角形布置,熔融盐储热区就近布
置在核岛辅助厂房的南侧。顺列串联布置,导热油储热区布置
在核岛的北侧。顺列串联布置,熔融盐储热区布置在核岛的北侧。 工艺
流程布置符合全厂热力系统及储能系统热力运行流向,核岛辅助散热系统布置方式灵活。 基本同方案一。 布置符合全厂热力系统运行流向,
受核辅助厂房阻隔,导热油储热区
至核岛反应堆厂房的管路较长,核
岛辅助散热系统布置方式灵活。基本同方案三。 占地 21.35 hm2 14.97 hm2 21.64 hm2 16.10 hm2 分期
建设主厂房区横向布置,更适用单堆布置,多堆布置时,两堆之间距离大。 单堆或多堆厂址布置均合适。 主厂房区纵向布置,单堆或多堆厂
址布置均合适。单堆或多堆厂址布置均合适。 储热
系统
运行
检修导热油稳定性卓越,对设备无腐蚀性,在温度指标允许范围内可长时间使用。 高温熔融盐腐蚀问题显著,高温管
道及附件均采用不锈钢材质,管道
系统需考虑腐蚀裕量及电伴热。同方案一。 同方案二。 辐射
防护放射区与非放射区划分清晰。 同方案一。 放射区与非放射区相互穿插,界限
不清。同方案三 Table 4. Comparison of technology schemes
基于设计深度以及上述4个布置方案占地对本项目建设投资影响有限,本次经济比较仅对导热油储能及熔融盐储能两种储热方式下的项目投资进行比较,比较结果如表5所示。
项 目 导热油储能 熔融盐储能 工程静态投资/万元 203 944 151 714 其中储热区投资/万元 67 166 9 935 Table 5. Economic comparison of heat storage schemes
-
一方面,采用熔融盐储能的方案可以为汽机提供参数更高的过热蒸汽,机组的发电功率及效率更高;熔融盐储能区的占地同比减少约3/4,核电厂的总平面布置紧凑、灵活;在工程初投资方面,熔融盐储方案占有绝对的优势。
另一方面,高温熔融盐先天具有的腐蚀问题,在运行的生命周期内必然面临着比导热油方案更为突出的管道、设备更换问题。从辐射防护及实体保卫等角度考虑,可能出现的储能系统设备及管道的更换工作在核电站实施变得异常复杂,导热油方案又显得优势明显。
储热区与核岛、常规岛可采用三角形布置及串联布置,两种方案都能很好地满足全厂热力系统及储能系统热力运行流向。在工程应用中,应根据核电厂的建设规模、用地条件、取排水条件等综合比较后确定。
General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Fusion Power Plant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2.008
- Received Date: 2022-03-22
- Rev Recd Date: 2022-04-29
- Available Online: 2022-06-06
- Publish Date: 2022-06-25
-
Key words:
- fusion power plant /
- energy storage /
- heat storage /
- general layout /
- general plane optimization
Abstract:
Citation: | LI Xinkai, XIANG Kui, LI Hua, ZHU Guangtao. General Layout Optimization for Fusion Power Plant[J]. SOUTHERN ENERGY CONSTRUCTION, 2022, 9(2): 63-69. doi: 10.16516/j.gedi.issn2095-8676.2022.02.0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