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以风能、太阳能为代表的新能源大规模开发利用,意味着能源体系将发生深刻变革,电力系统在新型能源体系构建中的作用尤为凸显。而风能、太阳能的开发利用全产业链均与气象条件密切相关,我国气象部门及相关行业技术服务人员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风光资源的任何波动,降雨、气温等气象条件的变化,灾害性天气的发生等对电力生产、电力调度、电力输送、电力供应等环节都会造成较大的影响。安全、经济、清洁、可持续的电力供应,越来越迫切需要准确、及时、针对性强的气象服务。气象服务渗透到电力的“发、送、配、用”等各个生产环节,包括气象监测、预报预警、致灾机理、灾损评估、生态恢复等。电力气象技术通过利用有利气象条件降低不利气象条件的影响,来提升电力系统应对气象影响能力。
全球金色开放获取学术期刊《南方能源建设》(Scopus、DOAJ等收录)特别邀请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陈正洪教授和申彦波研究员联袂担任专刊特约主编,于2024年1月主持出版一期“电力气象技术”专刊,共同推进新能源电力工程技术领域的科学传播和学术交流。此专刊将提供一个独特的机会,来展示我国的专家学者对电力与气候相关主题的研究成果。
特约主编陈正洪(湖北省气象局)
陈正洪,湖北省气象服务中心总工程师、二级研究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中国气象局首席专家、气象领军人才。主要从事应用气象、气候变化及防灾减灾研究和专业气象服务。近年来主要从事风能太阳能资源利用与保护、区域和重大工程气候可行性论证工作,较早出版了《太阳能光伏发电预报技术原理及其业务系统》、《风电功率预测技术原理及其业务系统》姊妹篇,对我国风光发电功率预测起到引领作用。
特约主编申彦波(中国气象局)
申彦波,中国气象局风能太阳能中心科学主任、二级研究员,中国气象局公共气象服务中心首席专家,中国气象局气象领军人才,国际能源署光伏能源系统计划太阳能资源高比例与大规模应用工作组(IEA PVPS Task16)中方代表,全国风能太阳能气候资源标委会秘书长,长期从事风能太阳能资源基础研究和应用技术研发。近年来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等1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编制发布10余项风能太阳能资源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在核心以上期刊发表相关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专著4部,研究成果获得省部级奖9项、发明专利4项。
征稿内容
专栏:气象资源与电力生产
1. 风能、太阳能、水能资源调查与评估
2. 多时空尺度风电功率、光伏功率预测
3. 复杂山区降水与面雨量预报技术
4. 大型风电、太阳能发电基地规划与资源利用
专栏:气象灾害与风光电站、输变电及储能设施安全
1. 台风、覆冰致灾机理研究与防灾减灾
2. 设计气象条件评估与空间分布图绘制
3. 微地形、微气象灾害影响研究
4. 风光电站、输变电及储能设施气象灾害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监测、风险评估与预警
专栏:气象条件与售、用电业务
1. 电力负荷特征与气象要素敏感性
2. 高新能源渗透率的用电负荷预测模型
3. 气候变异、气候变化与中长期用电展望
4. 超短期气象要素预报与电力现货交易
专栏:气象数据与新型能源体系构建
1. 气象超算与数据存储技术
2. 能源气象大数据平台建设
3. 陆上新能源发电场站气象数据服务
4. 海上风电基地气象数据服务
5. 多能互补、概率保证等技术在能源保供中的应用
重要时间
论文投稿截止日期:2023年11月30日
最终决定通知日期:2023年12月15日前
出版日期:2024年01月10日
投稿网站及联系方式
投稿网站可下载论文模板,可通过网站https://www.EnergyChina.press/提交您的论文。在投稿类型选择“专题投稿”,并选择“电力气象技术”,完成所有步骤后点击“提交”按钮。一封电子邮件将发送到您的邮箱,通知您投稿成功。所有稿件将严格遵守国际惯例和期刊审稿流程按照同行评审进行审稿。最终出版稿件将由期刊编辑部根据同行评审情况决定。审核通过论文将优先安排中国知网网络首发,论文正式刊出后提交国际重要数据库Scopus、DOAJ等收录。有关论文征集投稿等问题,请与以下人员联系:
联系人: 孙老师,郑老师
联系电话: 020-32116772, 020-32116683
《南方能源建设》编辑部